近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6月,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全省前列,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1.4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累计达到8万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45件,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分支机构达到20个,50%以上的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3家以上等具体目标。
《方案》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建进行系统谋划,围绕高质量创造、强化保护、促进转移转化、完善基础服务等4个方面实施16项重点工程。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加强行政、司法、调解、仲裁协同保护,建设20个知识产权基层调解工作站。谋划建设唐山陶瓷等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转化促进工程。建设唐山市知识产权运营(展示交易)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依托唐山机器人产业基地及唐山科技中心国家级孵化器,建设机器人高价值专利创造运用基地。
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为目标,强化平台功能设计,整合知识产权资源成果,开发特色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品,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一站式智能查询检索服务。
实施“唐山造”商标品牌培优工程。加强与中华商标协会等机构深度合作,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论坛”等活动,加强“唐山造”商标品牌的国内外推广。设立2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全力推动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驰名商标保护。
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围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攻克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围绕机器人、智能印刷设备、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攻克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技术。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合作,打造行业专利池和高价值专利集群。
实施唐山市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建设工程。支持唐山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中心面向全市开展快速维权、产业导航、预警分析等多元化“一站式”服务,满足唐山市主导产业和新领域、新业态创新发展等社会多样化需求。
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创建5个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和地理标志小镇。重点指导迁西板栗、唐山骨质瓷等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支持滦南县、遵化市、乐亭县、迁西县等县(市、区)打造“地标名县”,筹建唐山市地理标志展示推广中心,实施地理标志“挖潜”“强基”“筑篱”计划。
实施商业秘密保护工程。持续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加大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通过频繁跳槽、设立同类型公司、售卖技术和数据等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商业秘密行为,积极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实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工程。谋划推进唐山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建设工作。出台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扶持政策,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鼓励知识产权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赋能工程。选择10家各行业骨干企业,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服务机构咨询辅导”模式,组织30家以上有基础的科技型企业实施贯标认证项目,提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水平。
实施“云上稽查”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一体化工程。依托云端建设执法案件数据汇集与证据分析处理中心,做到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证据协同。
实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程。筹建唐山市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预警平台,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咨询、培训、帮扶等措施,指导企业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和纠纷应对。
实施高质量版权创新创造工程。培育建设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设10家版权服务站,打造一批符合产业和区域特点的优质版权产业集群。
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开展维权打假专项行动,加大品种权行政执法案件查处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鼓励向海外申请品种权。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管理、新品种测试、行政执法、政策研究等领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加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力度,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实施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推进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动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加强优秀植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培育和转化运用一批优质林草新品种。
唐山将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提升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增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创新创造原生动力,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幅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强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为开创“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新局面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