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一把手”谈食安】滦南县|品牌引领 科技支撑 共治共享 推动食品行业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 2022-12-05 17:27:23

滦南县人民政府县长、县食安委主任  侯新宏

食品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百姓民生、社会稳定,是重大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近年来,滦南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写入县委全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八年列入民心工程,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全县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2016年以来,连续六年在市对县食品药品考核中保持优秀等次。

一、坚持品牌引领,提升县域影响力。

聚焦打造“食品安全滦南造”品牌,持续深化“双安双创”,重点实施“三项战略”:一是“整治—提升—创品牌”三步走战略。以大米产业为主战场,深入开展滦南大米集中区域治理提升。目前全县57家企业和小作坊持证率达到100%,滦南大米注册商标数量达到73个,泽恩米业成为华北地区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大米加工领军企业。2020年在全省18个食品生产集中区考核中排名第一。二是质量兴农战略。把品牌认证作为农业奖补重点,积极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证“两品一标”。目前全县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0家,涉及品种14个;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企业6家;“柏各庄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县“两品一标”和品牌农产品占比达到52%。三是品牌兴县商标战略。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争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擦亮“食品安全滦南造”品牌。目前共有滦南海米、滦南卤虾油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12件,位列全省县级第一位。

二、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增强科技力。

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依托高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检测能力。大力推进“三项重点”:一是优化食品检测。形成了县、镇、村、企业四级联动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检测能力和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检测项目达到112项,全市第一。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取得“双认证”资质,检测参数和能力全省领先。三年来累计完成食品安全抽检7988批次,年抽检样本量达到4.5批次/千人。二是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县91所学校幼儿园、1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均纳入“互联网+”监管平台,把食堂后厨从幕后推到前台,实现了对餐饮服务单位的24小时全天候监管,有效降低餐饮环节风险隐患。三是落实追溯体系建设。全县91家学校食堂、4家大型餐饮单位、1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34家企事业单位食堂、6家大型超市、73家食品生产企业均纳入省局食品安全追溯系统,344家绿色、有机、地标认证单位全部纳入“唐山市智慧农安管理系统”,有力保障了食品来源可追溯。

三、突出社会共治,广泛凝聚向心力。

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负责、行业自律、媒体监督、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重点开展“四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集科普宣传教育、食药监管文化于一身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主题公园,三年来,先后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120余场次,共计发放各类宣传品120000余份;开展“食品安全云课堂”在线培训,实时观看达36000余人次。二是举办食品安全论坛。围绕“诚信、守护、安全、发展”共议食品安全话题,引导食品行业协会签订了《滦南县食品行业诚信自律公约》,人人参与、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氛围更加浓厚。三是从严从实推动“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重点聚焦种养殖、销售、餐饮、执法四个环节,相继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整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燕赵-砺剑铸盾2021”“昆仑2021”等专项行动。三年来累计查处“三品一械”案件1118件,侦破各类违法案件43起,销毁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00多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四是“标准化+”提升行业协会自律意识。引导番茄产业协会、米业协会等6家行业协会累计发布8项团体标准,严格规范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以高标准打造高品质,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全市领跑者。

食品安全大于天。滦南县将继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一以贯之地严守安全底线,努力为人民群众健康饮食再添一份安全、再增一份美好、再多一份保障,为唐山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宏伟目标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