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提供坚实质量支撑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丽娟介绍了我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科科长由子键、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科副科长何新月回答了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一级主任科员常蕊主持发布会。
质量是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今年以来,唐山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建设标准引领、品质卓越的质量强市,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技术、管理与制度持续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向新、向绿、向智发力,质量效益跃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创新支撑。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累计培育认定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465家,其中A级研发机构313家;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新备案通过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58家,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1家。持续壮大创新平台矩阵,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2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正在筹建中。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占全省技改投资比重为26.8%,居全省第一。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优化专利导航服务,截至2025年9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1010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08件,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打造机器人产业专利成果概念验证中心,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度第二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高新区特种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速绿色转型。启动钢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推动全市25个钢铁产品获得碳足迹标识认证,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促进供应链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全球首套利用钢厂尾气生物发酵技术制乙醇万吨级项目落地曹妃甸,年减排二氧化碳达3.5万吨,并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首钢京唐获评钢铁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我市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已达51家。
三是深化共享智造。以共享智造赋能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制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共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如,高新区整合区域机器人产业链资源,上线了唐山共享智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显著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产品不良率。依托河北省钢铁产业供应链平台有效降低集采成本,如热电偶、取样器综合降价22%。支持建设市级以上中试基地12个,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外包服务,降低研发成本、加速技术升级。
二、强企、强链、强县协同,质量竞争更具新优势
一是以质量为引擎,驱动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开展“助百企、促创新、提质量‘一站式’集成服务系列行”活动,综合提供标准领跑、认证提升、品牌培育等“帮扶菜单”供企业“勾选”,累计服务企业252家,解决技术难题451个。积极引育质量人才,推动33家企业精准匹配外籍质量专家34名,6047家重点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特别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双线四控三能力”大质量体系管控模式》、唐山国芯晶源电子有限公司《“三化融合”质量管理模式赋能高端频控元器件新质生产力》分别入选2025年企业首席质量官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典型案例、入围案例,均创“全省唯一”。加强质量标杆培育工作,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企业追求目标,全市现有1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6家企业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组织奖、7人获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个人奖,获奖总数居全省前列。
二是以质量为纽带,支撑产业建圈强链。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实施意见》,推动实施质量强链项目18个,参与科研院所11家、链主企业18家、链上企业117家,绘制质量图谱18个,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2个,带动全链条实现质量协同升级,迁安市精品钢铁等3条产业链供应链列入省级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在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等建立62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随时提供政策解答、资源配对等服务项目。此外,围绕产业链布局检验检测链,按照“一集群一对策”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实验室社会化服务、省级检验检测机构下沉”等方式,7个产业集群实现省级质检中心全覆盖,高效满足产业集群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检测需求。
三是以质量为基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强化标准引领。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2025年以来,全市企事业单位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74项、地方标准15项,现代钢铁、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标准化活跃度不断提升。强化试点带动。以县域为抓手,鼓励各县区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要素优势,制定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增强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迁安市、玉田县入选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城市,玉田县印刷包装机械产业融合试点入选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强化品牌支撑。实施商标品牌培优工程,与中华商标协会签署关于共建“商标品牌强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7家、河北老字号13家、首批认定唐山老字号企业97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特质农品10个,地理标志商标45件,地理标志产品11件,唐山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三、惠民、利民、便民共抓,质量底色绘就新图景
一是丰富优质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保障优质产品、工程和服务有效供给。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9.73%,全市取得施工许可的工程质量监管率、永久标牌设置率、住宅类单位工程分户抽测覆盖率均达100%。就业、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标准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今年已完成8处体育公园提升和12处街边球场建设,全市4682名在岗乡村医生实现线上远程理论培训全员覆盖,全市累计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6128个。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原创皮影戏《小英雄雨来》入选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创儿童影偶剧《大手厮旅游记》入选2025年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全市博物馆总数达30家。
二是优化消费环境。积极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着力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等重点消费品排查整治,践行“同城异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64家,消费者的信任度、安全感不断提升,成功打造河头老街、唐山宴等一批特色消费地标,南湖会客厅和曹妃甸揽月湾入选河北省28个重点打造和培育的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使用消费品以旧补贴资金14.6亿元,累计带动消费109.2亿元。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推动质量“软实力”变成融资“硬通货”,提供“入企宣讲+质量画像+名单推送+专业辅导”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实现金融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025年以来,全市发放质量融资贷款8.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9.32亿元,促进以“质”获“贷”、以“贷”提“质”的良性循环。优化政务服务体验感,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落实国家和省级部署“一件事”,研究推出我市特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36项。通过改革合计精简材料216个,压缩时间419.5个工作日,压减环节245个,减少跑动次数95次。持续深化专利预审服务,确保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专利预审7日内完成,为创新主体抢占技术“制高点”提供坚实助力,特别筛选96位专家担任知识产权专员,今年来已为企业提供维权指导等专业服务845人次,协助申请专利商标345个。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我们将继续秉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持续深化创新驱动、严守安全底线、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治理效能,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步伐提供坚实质量支撑。
来自省级新闻媒体和市直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