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冠防疫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3-26 18:08:5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关系千家万户,为帮助公众做好特殊时期的家庭食品安全和营养保障,我们将持续为广大公众推送科学权威的新冠防疫知识。


防疫科普.jpe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五要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关系千家万户,提醒大家对所有冷链食品仍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在食用冷链食品时,遵循世卫组织“食品安全五要点”,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保持清洁: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到进食、做饭前洗手,在烹调过程中,每次用手接触过生食品也必须洗手,其次,要保持餐具和厨具的清洁,并经常蒸煮消毒,还要做到厨房环境清洁。

生熟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用品用具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烹调食物要煮熟、烧透,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一定要彻底加热再食用。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在5℃以下、60℃以上的储存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烹调好的食物建议及时食用。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要在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和有资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企业购买食物和消费,要学会看懂食品标签,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途径造成感染,但非主要传播方式  

3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途径造成感染,但它在疫情扩散当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些传播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的手接触到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等进入人体。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污染物体表面造成传播。所以,在新冠肺炎预防中,我们把手卫生作为一项重要个人防护措施予以强调。

新冠病毒不会被冻死 冷链运输可存活好几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与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温环境比如摄氏零下十几度下,并不会被冻死。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

如果把病毒放到摄氏零下180度的环境,比如液氮里,则可能存活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冷链造就的低温环境,就为病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存活空间。冷链的温度不同,病毒存活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在摄氏零下20度的环境中,病毒可以存活数月之久。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污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则可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引起接触传播,引爆新的新冠疫情。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冷冻的海产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国家的病毒传入我国。这些发现,使得海关等部门加强进口检测,全国各地市场监管和卫生部门也都对当地冷链食品加强了监管。这些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定期对冷链产业的环境检测、对从业人员不少于每周一次的核酸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处于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物传人”三条件  

“环境传人”又叫“物传人”,目前在我国一般由进口物品引起,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物品污染比较严重;②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③接触污染物品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流行病专家提示,接触到可能污染的物品时戴口罩、注意手卫生,是可以防止感染的。

如果消费者接触到冷链进口食品后,个人应该如何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介绍,个人接触到这些冷链食品,可以通过消毒来预防可能存在的接触性传播。我们首先要做好手卫生,接触后马上按照“六步法”洗手。如果洗手不放心,可以再加上手消毒剂。这是最必要的措施之一。第二,对可能接触到的冷冻食品中用的炊具,如刀、砧板应该及时清洗。在清洗时应该防止飞溅。同时对于刀、砧板可以用加热方法,用开水烫一烫、煮一煮,用60摄氏度的水浸泡一段时间都可以。当然也可以等它干了以后,喷75%的酒精或者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喷,就可以完全达到消毒的效果,这个时候这些东西也就安全了。有一些案台,也可以考虑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还要注意这些残渣要及时收集起来,及时送到垃圾收集点。如果我们对冷冻食品的垃圾能够搞一个小包装,及时送出去是最好的。

低温冷冻消毒和常规消毒有何区别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表示,低温冷冻的消毒和常规消毒相比要困难很多,在低温下进行消毒,需要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和可靠的消毒方法。

张流波表示,消毒剂有效性非常关键。因为消毒的对象是食品,还要注意不对食品造成污染。低温消毒通常有物理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但根据目前情况看,对于低温冷冻食品,化学方法比较容易实现,物理方法有很大操作难度。

张流波介绍了两种消毒方法:一是用消毒剂来进行熏蒸,在一个密闭环境里堆放的冷链食品,用消毒剂气雾或气体状态下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方式比较难。原因在于,消毒时气体消毒剂不应该凝固成水,而现有常规消毒剂消毒剂一接触到冰冷的食品就变成了液体,会导致消毒失败。所以,对于熏蒸消毒进行验证时,一定要把目标微生物放在最难消毒的位置,放在最底层、最中间,然后再看是否达到消毒效果。

二是喷雾方式对冷冻食品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比较容易一些。这时候应该保证喷雾消毒剂能够与包装的每一面、每个位置都充分的接触,而且有一定的接触时间,这样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关于食品消毒后是不是能够直接食用的问题

第一,我们的消毒是针对食品包装表面,所以主要是预防在流通环节可能面临的接触感染的风险。
第二,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第三,消毒是把病毒灭活,灭活以后核酸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做核酸检测时仍然有可能阳性,所以碰到消毒后的核酸阳性不要过度紧张,因为消毒能够灭活病毒,但并不是破坏核酸。

进口冷冻食品安全还能吃吗?如何有效避免被进口冷冻食品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介绍,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和低温冷冻食品相关的主要是流通环节,主要是在搬运、在操作环节引起的传播,并没有发现因为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家都不会因噎废食。第二,我们现在对冷冻食品包装的表面要进行消毒处理,经过消毒后再接触这些表面也是安全的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总体来说我们不要过于紧张。

当然有几点还要注意:第一,如果买的不是正规渠道,是一些海淘产品,这些食品包装表面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做好自己的防护。第二,我们接触这些食品以后,该洗手,做好手卫生。第三,我们在疫情期间一定要注意,最好吃熟食。第四,处理这些食品时要防止飞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第五,处理完以后,要对环境、表面做必要的清洁、消毒处理。 

冷链状态下物品消毒有没有特殊要求?如何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进行有效的消毒?

第一,安全有效的消毒剂。有效非常关键,它应该是经过验证的,-18度,就应该-18度证明有效,-40度、-50度,应该在这种温度下使用你所采取的消毒方法,能够把新冠病毒确实杀死,要有验证,要有实验室数据拿出来。当然因为消毒的对象是食品,所以还要注意不要对食品造成污染。

第二,第二,采用可靠的消毒方法。通常有物理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但根据目前情况看,对于低温冷冻食品,化学方法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物理方法有很大操作难度。化学消毒方法,就是用化学消毒剂,现在我所了解到的有两种,一种是用消毒剂来进行熏蒸,在一个密闭环境里堆放的冷链食品,用消毒剂气雾或气体状态下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方式是比较难的。原因在于消毒的时候,气体消毒剂不应该凝固成水,而现有的常规消毒剂的沸点和消毒时的温度相比会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些消毒剂一接触到冰冷的食品就变成了液体,这时候消毒气体就进不去,会导致消毒失败。所以对于熏蒸消毒进行验证时,一定要把目标微生物放在最难消毒的位置,放在最底层、最中间,到时间后再看是否达到消毒效果。据我了解,这一块儿是比较难的。第二种是喷雾方式对冷冻食品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处理,这块的消毒,消毒剂的冰点和作用的温度相比稍微低一点,需要不结冰,再证明它有效,这样比较容易一些。这时候应该保证喷雾消毒剂,能够与包装的每一面、每个位置都充分的接触,而且有一定的接触时间,这样才能达到消毒效果。所以低温冷冻的消毒和常规消毒相比要困难很多,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公民防疫行为准则(科普版).pdf


《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指导手册》.pdf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doc


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