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铁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保障食品安全是维护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我局始终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履行市食药安办综合协调职能,严格执行“四个最严”标准,不断优化从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过程监管机制。连续多年通过系统施策、精准发力,全市食品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可控。
一、全过程监管稳步推进
(一)源头严防。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重点推进肉品、重点蔬菜、水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80.88%。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24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0.96%,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全市建成37家省级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示范场。
(二)过程严管。809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和风险、措施、责任“三个清单”,210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持续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2024年以来打造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813家次。全覆盖推进食品(含特殊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分级管理。常态化推进食品“三小”治理提升,帮扶小作坊65家,打造小餐饮集聚区、连片经营街区5个,规范经营小摊点378个。餐饮服务提供者风险分级管理覆盖率、“明厨亮灶”实施率均达100%,23家在营校外供餐单位全部通过HACCP或ISO22000认证。网络餐饮服务单位外卖“食安封签”使用率达100%。
(三)风险严控。2025年以来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8478批次,总合格率98.71%,抽检结果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通过各级市场监管局官网定期向社会公示,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力推进“瘦肉精”专项治理,网格化管理、牲畜“身份证”追溯等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实行“一校一册+一企一策”精细管理,推进校园食品安全“互联网+明厨亮灶+AI”改造提升,升级改造学校食堂734所,打造学校食品安全标准化食堂472家,399家学校食堂实现智能监管报警和问题闭环处置。
二、监管效能全面强化
一是推行食品生产“互联网+明产亮造”。鼓励171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摄像头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并传输到网络平台或企业直销店,实现全流程可视。二是实施学校“阳光食堂”建设。搭建“一秤三平台”智慧监管体系,实现“招标竞价、溯源核磅、智能验收、财务结算、大数据分析”等全链条智能化管理。三是探索食用农产品数字化质量安全追溯。指导农批市场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通过追溯平台进行电子信息归集管理,并推动销售者智慧电子秤与平台对接。目前,已实现荷花坑市场肉品从批发到零售环节的数字化质量安全追溯。四是规范整治农村大集食品经营。创新“四统一两备案”规范化管理,制发《农村大集食品经营质量规范》地方标准。五是严格落实肉品索证索票背书机制。创新推出“肉品索证索票背书”模式并统一制作“印章式”模板,着力解决肉票不符问题。六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五项机制。通过风险会商、数据分析、暗查暗访、闭环处置及“三书一函”五项机制落实,强化风险隐患防范治理。2024年以来,市本级开展暗访747家次,召开风险会商会议10次,印发食品安全《提醒敦促函》《整改通知书》10次、67份。
三、社会共治水平显著提升
(一)加强科普宣传。相继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绿色食品进万家”、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等百余场宣传活动,发放资料16万余份。打造以“唐山市场监管”“唐山三农”“唐山微科普”等公众号为阵地的宣传矩阵。在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报道、刊发稿件200余次(篇)。
(二)畅通维权渠道。依托12315平台畅通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渠道。建立12345、12315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精准水平。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开发了受理企业内部举报的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在门户网站加挂“举报系统”入口链接,开始接收知情人举报。
(三)突出多方联动。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专题调研、询问。市政协对食品安全提案办理工作进行协商督办。市检察院持续探索食品安全公益保护路径。市财政安排经费3515.97万元,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需要。
(四)强化社会共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协同治理;全市4950名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2024年开展志愿服务196次、时长3589小时;联合滦南县人民政府举办Ⅲ级食品安全事故实战应急演练;开办直报市政府、分送市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的《食品安全简报》。
主办单位: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系电话:0315-2820445